新闻中心 /News
芒果体育这里不仅是青年夜校更是活力发生器
芒果体育青年人白天公司“追光”,晚上夜校“充电”。武汉光谷作为青年之城,为满足青年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,弥补新城区公共文化配套短板,各街道、社区纷纷开办公益有偿性质的青年夜校,成就青年下班后的“烟火人间”,滋养精神的“放松工坊”。
到今年5月15日,光谷花山街道青年夜校已经运行一周年。这个街道从去年开始,建立54人师资库,开办书画、乐器、舞蹈、非遗手工、新媒体等课程超过350场次,直接服务超过4700人次,打造出受到年轻人喜欢的“15 分钟青年夜校圈”。
今年4月以来,极目新闻记者走进花山青年夜校,采访了多名在这里学习的青年学员、教师和运营者,发现这里不仅是“充电”好平台、放松的好去处,也正在成为激活青年反哺社会、服务社区能力的活力发生器。
4月29日晚8点,花山街春和社区春芽小站内灯火通明,一场尤克里里乐器学习课正在这里举办。记者走进教室,看到十几名学员围坐在一起,手中拿着尤克里里,专注地跟着老师学习。
授课的孔明老师,是东湖高新区吉他协会会长,拥有一家自己的音乐工作室,也是春和社区的居民。
他一边示范弹奏动作,一边走到学员身边,轻柔地纠正学员们的姿势,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拨弦、按弦。学员如有问题,孔明老师总是耐心解答。原本略显生疏的学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,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尤克里里弹奏声,虽然还不够娴熟,但越来越丝滑。
学员张雨晴来自花山郡小区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一直喜欢唱歌,就想学习一门乐器,希望以后能自弹自唱。在这里学习尤克里里,一周一节课,离家比较近,老师是光谷吉他协会的行家,她感觉特别开心。
花山青年夜校运行方、趣星球负责人介绍,夜校面向辖区内有需要“夜生活”的青年人,提供公益有偿性质的书画、乐器、舞蹈、非遗手工、新媒体等课程,从去年5月起开课迄今已经开办了超过350场次,普遍受到了青年学员的喜欢。
记者发现,不同学员来夜校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。有的是为了“充电”,提升自己的技能;有的则是把夜校当成放松的好去处,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通过学习兴趣班来缓解压力;还有些学员将夜校视为社交平台芒果体育,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,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。
“夜校课程的特点,是门槛低、趣味强、地点近,更注重入门级别的兴趣培养,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,学习起来很轻松。” 一位学习过书法课程的学员王先生说道。
还有一些学员属于宝妈群体芒果体育,夜校让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。
花山青年夜校的出现并非偶然。包括花山街在内的光谷区域是青年之城,汇聚了大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,他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。然而,新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缺口。
在此背景下,去年上半年,花山街道团工委决定打造符合职场青年需求的青年夜校。正式开课前,街道做了充分的调研,发现主要需求群体为在职青年和宝妈群体,大多需要实用技能和兴趣培养方面的课程,希望教学方面要高频次、短时间、互动性强。
同年5月15日芒果体育,夜校选择春和社区试点开课。课程主题是新媒体运营。这门课一经推出,便受到很多人的热烈追捧。首期课程报名系统上线分钟就报满了。这一火爆场面,充分印证了青年夜校对青年群体的巨大吸引力。
花山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表示,为吸引更多人走进青年夜校,街道通过“空间共享、多元共担、服务共生”三共赋能,逐渐打造青年友好街区,让青年愿意来、留得住、融得进、发展好。
青年夜校需要有承载空间。街道尝试空间“共享”,激活闲置资源,开设“潮汐教室”,整合街道、社区、共建单位三类阵地17处,在青年下班后及周末错时开课,方便青年就近充电学习。
服务内容方面,街道坚持“青年点单”,围绕国潮、户外、AI等青年关注领域,组建了54人师资库,定制30门特色课程,每门课程平均10节课,甚至吸引辖区外居民跨区参与。
其实不用街道大包大揽,平台也可以高频普惠运行。据了解,花山街完善“财政引导+市场让利+志愿赋能”投入机制,街道安排引导资金支持基础运营,合作单位减免场地水电费用,市场主体定向赞助,并通过设置志愿者岗位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另一方面,夜校推行“公益有偿”模式,结合课程类型,推出9.9-50元/人次的阶梯定价,保障日均有课,较传统免费夜校周均1场的运营效率提升7倍。
据悉,到今年,花山青年夜校日常运转已经脱离了财政依赖,甚至反哺社区基金会5000元。
夜校建立了54人师资库,开办书画、乐器、舞蹈、非遗手工、新媒体等课程超过350场次,直接服务超过4700人次。这些数字见证了夜校的成长与发展。
夜校课程满足了青年们不同程度的充电需求。对于职场青年来说,新媒体运营、烘焙等课程帮助他们提升了工作技能;对于热爱文化艺术的青年来说,书画、乐器、舞蹈等课程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。
不少学员表示,通过在夜校的学习,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明显的进步,有的甚至能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。
夜校也是一个不错的放松场所。瑜伽学员李女士透露,自己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,来夜校学习瑜伽,就相当于一种放松。在体验的过程中,可以暂时忘掉工作的烦恼,享受当下的快乐。像李女士这样把夜校当成放松去处的学员不在少数,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在营造社交圈方面,花山青年夜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针对青年紧跟新潮、活力四射的特点,夜校组建了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交友圈,举办了青春市集、湖畔音乐节、漫行花山摄影展、户外徒步等社交活动破“圈”,鼓励青年走出来、交朋友、换真心。
王先生通过参加夜校的摄影课程,结识了一群摄影爱好者。他们经常一起外出采风,交流心得,逐渐从陌生到熟悉。“在夜校,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,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”他觉得获益匪浅。
据了解,夜校还打破单一功能,延伸青年学习、就业、社交服务链。平台推出创新技能就业职通车,对接就业超市、青春市集、社区基金会等,为结业学员推荐了摄影文案等灵活就业岗位,帮助手工班斩获首笔商业订单,落地“AI研习社”等微创业项目。
花山青年夜校不仅是学习和社交的平台,更是青年活力的发生器。这里正在激活青年人反哺社会的服务能力、创造力。
辖区青年积极参与夜校平台建设。例如,孔明在教授尤克里里课程之外,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帮学员组建尤克里里小乐队。他还定期向花山街社区基金会捐赠,帮助社区和青年夜校可持续发展。
“光谷年轻人多,能在夜校和大家一起学习、成长,我觉得很有意义。”孔明说,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。
花漾合唱团指导老师张鑫洋、油画课指导老师熊雪娇等人也有类似的行动和初衷。
学员学有所成后,也尝试反哺学校和社区芒果体育。钟芳芳就是其中的代表。她生病康复后在夜校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方向,逐渐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为夜校志愿者和兴趣社团主理人。
“宝妈群体,应该给自己留一点时间,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。”钟芳芳称个人受益颇多,她除了自己积极学习课程外,还介绍了不少朋友邻居来体验课程,被大家称为夜校的野生“招办主任”。
如今,钟芳芳正在用更大的热情去带动身边人。在花山街道和花山青年夜校的支持下,她着手策划“离谱”沙龙,目标是组建一个心灵解压社团,让更多人释放压力,找回自我。
在社区文化服务方面,青年夜校的学员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24年,青年夜校合唱团、尤克里里乐队在花山街道第二届湖畔音乐节上大放异彩芒果体育。乐队首次公演曲目《童年》《送别》惊艳登场。 此外,舞蹈《额尔古纳河》以及合唱《有我》,均来自花山青年夜校。
学员们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。在“青年议事会走进红烟社区与书记”活动中,夜校青年代表提出成立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队等合理化建议,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花山街相关负责人透露,夜校已经推出了青年微公益创投活动,5月8日已经进入“出圈计划”阶段,面向夜校和社区青年启动微公益创投项目的征集。对于其中的优秀项目,夜校准备联合街道社工站,促成项目早日落地、服务社区。